TM理財.五:納豆與鐵底

TMF5_final

上文簡單提過,王道的股票投資視為合伙做生意,王道的代表人物自然是美國股神巴菲特,包括財爺在內,不少人都會買幾本有關巴菲特或其他名人的投資書作盲公竹,可惜每當嘗試學以致用時郤是失敗甚至大輸收場。許多年後,才明白把價值投資法強行套用在中港股市,就好比日本食物雖然美味,但勉強以納豆飯作早餐,會很容易水土不服一樣。

價值投資法,由巴菲特的老師Benjamin Graham 提出,透過以基本分析 (fundamental analysis),從公司年報中找出一些指標,如低PE、高息率之類,再配合行業資訊如產品需求,企業比較,行業周期等等,去找出明日之星。不少人奉之為金科玉律,但在香港應用卻是一大問題。以下僅舉兩例:

市盈率PE 應可算是一個最廣為人知的股票分析指標。假設你手上有盤生意,年賺三十萬,以一百萬轉手予他人,你就是以3.3 倍PE賣出,買家就是以3.3倍PE購入,換言之PE是計算投資一元而假設盈利不變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本。PE在香港的問題在那裡呢? 由於香港市場本身細小,歐美資金及中國資金相比之下龐大得多,當大牛市時,資金蜂擁而至,把所有股票價位PE一路搶高;相反熊市到來時,資金撤走,PE就低處未算低了。在這裡可順道說明一點,由於熊市時股票基金會面對贖回壓力,因此基金經理也會像散戶一樣「要錢唔要貨」,很多難以想像的低位都是基金沽貨所致,因為相比以低價沽出,完全沽不出或沽少了更容易令他飯碗不保,加上香港上市的中資股往往不夠透明,每當風吹草動外資往往先沽為敬。PE數字,只有抵,沒有底。

PE陷阱不少人已經學乖了,但公司回購股份郤是另一個較多人忽略的陷阱。公司出手回購股份,是指公司利用股東資金購回已發行的股份,回購後該批股份會作註銷,使發行股數減少,每股盈利相對提升,降低市盈率,造成「抵買」效果;公司回購股份,需要手上有現金,亦反映公司現金充裕。傳統分析認為這是公司對企業有信心,有利股價,更重要的信息是,由於公司本身是最了解自身的運作或前景,故此公司出手回購,很大程度上反映公司看好企業前景,又或是認為現價偏低。

但在香港, 如果看好公司前景,大股東往往會作出私人增持, 以公司資金增持,其「說服力」比大股東私人增持要低。最極端例子當為十年前南太電子私有化事件,這種黑歷史讀者可自行查看,近年則常見公司於沽空機構出報告唱淡後宣佈回購股份。其實,如果大股東肯私人增持,其說服力將會大得多。

最後提醒想學巴菲特的讀者,巴老富可敵國,他可為自己營造最有利的出手條件,而且一出手就是買起整間公司。若有問題,他可以撤換管理層,將公司拆骨出售或止蝕離場,相反讀者選擇就只有一種。神,並非人能學得來的。

文:TM財爺

圖:retrip.jp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