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同盟調查發現近六成小學生需1.5小時完成功課 促重設家課時數上限減輕學童壓力

「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家長同盟」)是日下午舉行記者會,公佈於二零一六年進行的「全日制小學生學習生活情況調查」及「家課和測考壓力調查」調查結果。

兩項調查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近二千名子女正就讀官津小學之家長,發現近六成全日制小學學生每日需使用超過一個半小時完成功課,當中兩成三學生更需要兩個半小時或以上方完成功課。調查亦發現近三成小學沒有設導修課讓學生在學校完成功課,而在有設導修課的學校當中,過半數家長指導修課曾被用作教學或補課用途。調查又發現多達六成八學校小息時間總時數不足教育局指引的四十分鐘,七成四學校午膳時間亦較教育局指引的六十分鐘為短。

「家長同盟」幹事尹世民批評現時全日制小學學生課後需要長時間做功課,與當時推行小學全日制的原意落差很大,加重學生精神壓力,亦令很多小朋友「於升上小學之後就沒有童年」。「家長同盟」召集人周勁倫強調有關情況非個別事件,而是整個教育制度、政策出問題,望學校、教育局回應及跟進。「家長同盟」要求教育局重設家課時數上限、確保學校預留足夠課堂時間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大部分功課、就家課諮詢家長及把明確的家課政策上載於學校網站供未入學家長參考、確保學生有合共一百分鐘的小息及午膳時間,並制定機制,確保學校跟隨及執行指引。

出席記者會的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指不同意「家長同盟」提出之改革方向,因有關方向是「治標不治本」,認為「治本」方法應「弄清楚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應該追求甚麼」。田表示已向政府提議檢討十五年免費教育政策,把幼稚園一年級至小學三年級劃分為第一階段,以提升學習興趣及求知欲為主,不灌輸學童中英數等學科知識,在小學四年級時才開始灌輸學童學科知識。田亦認為應付學習差異的責任不應放在家庭,以家課應付,而是學校應想辦法處理。

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指現時家長及學生亦受「功課怪獸」制肘,批評學校不關心小朋友辛苦與否及是否享有足夠的親子時間,望學校能重視家課政策,「讓家長有條路行,小朋友亦可以輕鬆下」。而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指自己曾向上一屆政府提出教育改革的意見,惟上一屆政府推卻說是個別學校或老師的問題,她認為教育局於教育改革上責無旁貸,望本届政府不再諉過於人。

「家長同盟」亦於本學年初發起「家長行動2017」,代家長向學校及教育局反映有關問題,在一星期内已收集到二百四十六宗個案,當中三名提交個案之家長亦有出席是次記者會。有家長批評香港的教育已經變質,在「功課山、默書海」下,其兒子每天只有半小時「摸下玩具」,連「玩」也談不上,更沒有時間讓兒子學習生活技能,寧回復小學半日制。另一名家長則指其小朋友在升讀小一後生活只有一個「趕」字,更會因功課壓力而半夜起床翻書包檢查功課是否已經完成,結果只有為小朋友轉校。第三名分享之家長指在向老師校長反映功課量過多時是誤被認為其子女「跟唔上或有學習障礙」,批評現時教育模式只側重讀書,缺乏對小朋友創造力及解難能力的培訓,質疑「學童生活不應只有課本與功課」,應有更有效之學習方法,不希望小朋友成為學校爭取排名的工具。

「家長同盟」表示將會約見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反映有關情況及訴求。

文、攝:Liona Li
#TMHK20171129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