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2018】 書展設論壇紀念劉以鬯 許子東:劉以鬯作品的生命力永遠存在
有香港「文壇宗師」之稱的著名作家劉以鬯上月初逝世,為紀念劉以鬯對香港文學所作出的貢獻,本年度的香港書展特意增設「追念劉以鬯先生—『文壇宗師』的花樣百年」論壇,邀請多位於劉生前與其有交集的文學界人士,包括作家梅子、獲益出版社社長東瑞等,分享他們與劉認識的經歷以及他們對劉的文學貢獻之看法,劉以鬯妻子羅佩雲亦有出席。
論壇主持許子東開始時指香港書展準備舉辦與劉以鬯相關的論壇時,劉以鬯本來一直答應出席,但現時無法出席,對此感到傷感,又讚揚劉以鬯願意「壓縮」自己,拋下五四後作家的高傲,立足於以文字謀生非常困難的香港,並發掘出多位優秀的作家如也斯等,為香港文學帶來承上啟下的效果,一生貢獻良多。
劉以鬯曾於獲益出版社出版十五本作品,社長東瑞憶述與劉以鬯結識的經過。東瑞指劉以鬯曾在《快報》、《星島日報》等報紙擔任編輯,他透過投稿而認識劉以鬯,他創立獲益出版社後劉以鬯更親自帶同作品讓其出版。東瑞指劉以鬯的寫作特色為自我作出很多刪改以及「多寫少發表」,又認為劉每出一本書都有其故事,有的是大故事,有的是小故事。
作家梅子稱與劉以鬯在一九七六年認識,當時他仍然是一位寂寂無名的編輯,而劉以鬯在閱讀其文章後鼓勵他到報章投稿。梅子指這可以看出劉以鬯非常留意不同作者,更給予他們很多機會。梅子又指有數個數字及關鍵字可以歸納劉以鬯的一生以及其作品,包括劉以鬯的壽命長達一個世紀,當中約七十年用來貢獻文學世界,其「日寫萬字」,即一生一共寫了六、七千萬字,若全部結集成書出版,書本疊起來的高度約有八米。梅子又形容劉以鬯的作品與眾不同,為詩化意識流的開山之作,在其創作時往往寓娛樂他人於娛樂自己中。梅子讚揚劉以鬯的作品打通雅俗、中西、古今、文藝,為文學界貢獻良多。
有讀者在問答環節中問到劉以鬯的文學成就和價值都非常高,但為何其在中國的名聲相對較小。梅子認為這與中國較遲開放有關,因中國早期把現代主義視作洪水猛獸,故出版社早期並不敢出版他的書,頂多也是出版《酒徒》。許子東則認為這與中國文化界對香港有偏見有關,因大部分人只認同金庸等作家的作品為香港文學作品的代表,但許認為這並不緊要, 因作家有兩個生命,即使「人不在,作品也在」,可供研究之用,籲讀者不用擔心劉在中國名聲較小的問題,因其作品的生命力永遠存在。
出生於上海,於一九四八年獨自來港的劉以鬯曾擔任多份報紙的編輯,並於一九八五年一月創辦月刊《香港文學》,更一直擔任總編輯至二零零零年六月。劉一生寫出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酒徒》、《對倒》、《天堂與地獄》、《打錯了》、《吧女》等,其作品亦啟發了電影界的創作,著名導演王家衛根據其作品《對倒》及《酒徒》分別拍出電影《花樣年華》及《2046》。香港政府於二零一一年向其頒授銀紫荊星章以表揚他對香港文學的貢獻,香港藝術發展局亦於二零一五年向其頒發終身成就獎。一代文壇巨匠於本年六月八日下午在東區醫院逝世,享年九十九歲。
文、攝:Liona Li
#TMHK20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