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公民記者」監察區選 新媒體重組時代

 

8月8日晚上八時,「流動民主教室」於立法會示威區外舉辦「新媒體如何重組時代」之講座,邀請了《立場新聞》(下稱《立場》)總編輯鍾沛權及《端傳媒》(下稱《端》)執行主編張潔平到場分享。

鍾沛權在發言時表示《立場》並不是大型網媒,並指《蘋果日報》應為現時香港最大網絡媒體,因《立場》在資源、人力上都不及有關媒體。他回應有關講題時指出,當下時代正重組媒體,這是促進了新舊媒體衝擊及突破。他認為是科技令到每個人的想像及言論空間進步,促使新媒體成立。他形容《立場》與《主場》比較起來,正承受不容忽視的壓力,而壓力是以營運一個「正常媒體」經營手法的條件,包括不動粗,冷靜應對、抱住被打壓或針對等心態,從而達致「可持續性」的經營。而有關手法經過《主場》後,更能建立一套較穩定及對抗壓力的制度作應對。鍾其後分享《立場》的架構及如何作分散風險的狀況,但他強調需守護媒體的底線,例如政府就「基本法23條」立法時,必須站出來捍衛有關權益。

張潔平於是次分享中以「習時代的新媒體管控」為主作講解。她首先引用中國曾向世界發表的三句「經典」言論「中國網民是全世界最自由的」等,並以中國官方由80年代能掌控80%的話語權,到2012年只得25%話語權的例子,帶出當今中國政府對網絡世界所採取的管控手法是「兩個輿論場」。她以近年來微博的「大V」事件、「淨化網絡行動」、「微信十條」等等,引證當今習近平上台後,中國政府對網絡所作之反應都有大幅提升,並對某部份如「佔中」、「政治性」新聞發佈作出嚴格監控,由官方掌握網絡內部主導權。她以去年「佔中」為例,官方曾發出1132封管控電郵給不同的網絡公司、刪除文章達2萬多篇,9次「一級嚴控」助證。

問答環節中有會眾向張潔平發問有關《端》應用程式要求私隱之狀況,張稱V2.0版本已經能夠進行更新,新版本已取消有關收取下載用戶的私隱資料。此外講者亦就有關網絡媒體的編採制度、公民記者的角色及發佈有關報導、新媒體如何面對當今政府的打壓等等話題與會眾討論及分享。

記者向講者提問,就公民記者發佈平台如台灣的weReport,或類似韓國公民記者等等模式會否能夠應用於有關網媒時,鍾稱因應來屆區議會選舉,正考慮是否於十八區引進有關「公民記者」進行監察,及撰寫有關選舉前後、民生變化等報導;張稱亦有考慮相關情況,並正籌備及嘗試引進於《端》上。最後記者就「政治冷感期媒體應如何對策」向講者再次提問,張回應指他們正籌備「雨傘一週年」相關專題訪問,及對不同的議員進行深入調查,並稱新聞為「日常生活」當中發掘出來。而鍾認為「冷感期」並不存在,現今香港政經矛盾存在已久及不能分離,如記者能有敏銳觸覺進行捕捉,並於文章內加以表達,便能把訊息表達給讀者。

攝、文:特約記者NaTure自然

#TMHK20150810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