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多個團體辦論壇討論土地供應選項 陳劍青:政府應先發展「特權地」「封存地」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政府下個月起將就土地供應選項發展優次進行公眾諮詢,二十個環保團體包括「香港地球之友」、「長春社」、「綠色和平」、「綠色地球」等是日下午舉行「郊野公園論壇」,探討房屋不足背後真正原因及強調香港除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區、填海等對環境帶來無可逆轉的破壞之選項外,還有更多選項。

「房屋發展研究中心」創辦人姚松炎認為根據實則利率理論,增加供應不一定能壓抑樓價,樓價上升往往與銀行貸款供應、房屋供應、銀行利率等因素有關,為整個金融政策問題,而土地供應彈性往往影響銀行利率。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要求政府在主張開發郊野公園前應以 「公營優先」原則善用房屋土地資源,並善用閒置、短租及臨時用途土地,同時為未來土地需求作出估算,並以減低住屋成本作為房屋政策目標。陳認為政府應先處理「特權地」,即過往以優惠方式批出的土地,包括空置政府丁地、私人遊樂場契約地、棕地等,及「封存地」,即政府手上各類未作永久發展用地,如閒置用地、政府宿舍用地等,不應一提及開發土地便向移山填海的方向思考。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王福義強調郊野公園有重要價值,能令香港人於繁忙中亦有喘息空間,有利精神健康及身體健康,並有提升歸屬感、增強社會連繫等社會價值,批評香港社會過去對自然利用不止,香港政府「應有都市道德」,要「不只自己能夠生存,亦應令大自然能夠生存」。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批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人為地製造基層與環保團體對立之做法不負責任,因建屋保育之間並不存在矛盾,負責任的政府能夠兩者兼顧。李強調對郊野公園的一次破壞會製造第二次破壞的藉口,會令整個保育制度及規劃制度崩壞。

對談環節時姚松炎強調二百公頃的土地已經能夠滿足香港在二零四七年前的土地需求,故無需移山填海,批評政府將來的「公眾諮詢」只會淪為一場「大龍鳳」,讓政府取得「民意」後「加持、開綠燈」啟動各個移山填海的項目。李少文亦擔心「公眾諮詢」會變成對環保團體的「大批鬥」,指各團體要積極「打輿論戰」,令市民明白有其他土地供應選項。

有在場的劏房居民發言時要求政府先發展私人遊樂場用地如粉嶺高爾夫球場,並採取「綠野先棕」的方針,即於發展綠化帶及郊野公園前先發展棕地。有郊野公園常客認為香港不同階層在郊野公園亦有得益,於郊野公園運動的感覺與在公園的截然不同,且近年來香港的郊野公園吸引到越來越多外國團體舉辦賽事,吸引很多外國人參與亦為香港帶來經濟收益,故應保育。

文、攝:Liona Li
#TMHK20180325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