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多名學者成立「高教公民」 關注高教界學術自主及香港民主自治等議題

多名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的香港學者成立組織「高教公民」,提倡「學術自主 公民自强」,關注學術自主及民主議題,望能團結香港學者及連結各專業界別和民間團體,「共同為香港前途奮鬥」。組織昨日舉行成立發布會暨公眾研討會,十名執委會成員,包括港大學者王慧麟、賴卓彬及浸大學者黃偉國等逐一作簡單自我介紹。「高教公民」秘書長方志恒介紹組織時表示組織將關注與高教界相關的議題,亦會關注整個公民社會以及民主運動的發展,多名學者、其顧問團成員以及立法會議員邵家臻亦有出席。

緊接發佈會舉行的兩節公眾研討會分別討論新政府的教育政策以及公民社會運動的未來方向。首節研討會邀得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葉建源、「全民教育局」代表孔令暉、香港浸會大學教職員工會理事陳士齊以及「高教公民」研究總監鄒崇銘為講者。葉建源發言時先批評去屆政府於教育政策上一無是處,只顧執行政治任務,令「有問題的繼續有問題,原本無問題的也可以出問題」。葉指林鄭政府的教育政策仍有待觀察,因林鄭於弱勢下任職,故一開初在教育開支上仍採納教育界意見,惟在其一意孤行委任前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一事上顯示出她會忽略民間意見,故會否如梁振英般在院校人事任命上介入乃未知之數,仍須摸索。孔令暉對新政府上場後未有推出未來五年的教育願景感到失望,又指從委任蔡若蓮一事上可看到新政府無意解決港人對政府的信心問題,故望透過「全民教育局」,集合民間智慧反思教育問題,從下而上對政府帶來衝擊。陳士齊表示現時高等教育界正面臨「俱樂部化」、「大學極權化」等問題,批評現時大學由政府收編及轉為美式管理方法的做法。鄒崇銘點出現時教育界高層職位往往由非業内人士出任,以及有關教育的討論往往流於金錢上的討論的問題,忽略對教育的價值、願景等討論,又指管理文化及政治環境會為教育界的將來帶來挑戰。

第二節的研討會由「法政匯思」成員吳宗鑾、「杏林覺醒」成員黃任匡、「進步教師同盟」成員陳智聰及「高教公民」秘書長方志恒討論未來公民社會運動的方向。吳宗鑾表示作為法律界的一員,會盡力令法治精神、司法獨立不受影響,並會就不同議題進行研究,提供相關的法律理據。黃任匡指香港現時的公民社會自民選議員被取消議員資格及抗爭者相繼入獄後陷入新冰點,處於不同崗位的人士應思考如何擔當不同角色,因「敵人非一人、一界別、一論政團體可應付」,又籲各位把目光放遠,現時的失敗會成為「將來成功的磚頭」。陳智聰指各專業團體要互相鼓舞、砥礪,不可「當一切如常」,要保持赤子之心,無忘初衷,「勿讓犬儒吞噬」。方志恒指在香港政制發展空間收窄下,大眾需思考如何壯大公民社會及增加不同組織之間的連結,就此呼籲不代表要棄守議會,但大眾須認清不能再依賴參選取得議席從而迫使政權開放的事實。方又指香港非主權國家,在政制發展上受很大限制,他能理解獨派青年欲衝破有關限制的心情,惟從現實政治的層面上中國不會容許香港自決或獨立,故有必要發揮智慧想像如何建立一個民主、分權的中國,以令香港得到最大的自主性。有台下觀眾表示不欲再為「脱共」作無了期的等待,吳指政治現實放在眼前,唯一能做的是游説身邊人,令更多人認同或至少不反對民主等價值;黃指要面對目前的問題以找出解決方法,並學習面對失敗;陳亦認同要調節自己面對失敗時的心態;方指香港所面對的問題不會在短時間内解決,但香港目前面對的情況已較歷史上其他爭取自治或獨立的地方好,籲港人要積極培養主體意識,以便將來轉化成行動力,以達至改變的可能。

方志恒指組織未來首要關注教資會要求八所資助大學的教學人員填寫工作時數表一事,因有關規定將影響大學學術自主;至於高教界以外的議題,方指會與其他團體商討後決定。

 文、攝:Liona Li
 #TMHK20170827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