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聯編舉辦論壇 探討港人應如何應對中國因素之影響

大專聯校編輯委員會早前舉辦「建構香港主體 再思中國論述」論壇,邀請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講師葉國豪、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革新論》主編方志恒、「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及「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探討中國經濟、社會和政治因素對香港的影響及港人應如何應對。

葉國豪發言時指建構香港主體性須由社會、經濟及政治入手,特別指出《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實行加快香港產業空洞化,亦加重香港於經濟方面對中國的依賴。

戴耀廷指香港的發展與中國緊扣,香港的自主權受制於中國,將來可見「一國兩制」中的「一國」會不斷收緊,故需跳出一貫的思考模式,多思考中國將來不同的發展方向對香港的影響。戴認為中國將來或會朝三個方向發展:趨向極權化、改革或崩潰;而在此三個方向下共有七種可能性,包括中國趨向極權化但仍保持對香港採取「一國兩制」的方針、改為實施「一國一制」、中共朝類近新加坡的方向改革、中共改革後成為符合西方憲政中的民主政體、中共崩潰後中國回到軍閥割據之內戰局面、中共崩潰後建立聯邦中國或省份各自獨立再組成類似歐盟形式的聯盟。戴表示現在無法確定中國會朝哪一個方向發展,但無論中國怎樣發展,香港亦要建立自己的主體意識。

方志恒指港人要從歷史方面入手了解中國,又指以往不單香港人誤以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會帶動其政治發展,而是整個西方社會也有同樣想法,有關幻想到近十年才被打破,香港在誤判中國發展一事上非孤單,長遠可思考如何與其他面對同樣問題的國家合作,惟當下應思考如何面對中國天朝主義的步步進迫。

胡志偉指港人須思考香港社會在越來越依賴中國的經濟發展下該如何自處,例如如何提升香港的軟實力及於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胡又指有見中國經濟強大,國際社會對香港的「援助」多為「口惠而實不至」,故香港仍須依賴《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作為中港區隔之堤壩。胡強調守住《基本法》不代表接受「假普選」,但在香港現今的政治格局下《基本法》依然是港人手上最有效的工具,反之建構新架構會影響群眾參與。

陳浩天引述西班牙於加泰羅尼亞的例子指出即使中國民主化亦不代表香港會得到民主,尤其當中國的民族主義較西班牙更為高漲。陳指中國為「歷史上最大的黑社會及帝國」,正運用經濟殖民的手段不斷於東亞地區擴張,香港亦是中國其中一個不斷殖民的地方,儘管香港人或很愛國,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但中國人受極右主義的影響下只會認為港人「血統不純正」、曾被西方殖民及「沾染西方惡習」,根本不會把港人視作中國人,當港人在爭取民主時,由於香港除了未有直選以外與一個獨立國家分別不大,故中共認為民主派在爭取民主並非是在「扣帽子」地認為它們是在爭取香港獨立,而是「實際認為」,故笑言民主派「無需分得那麽細」。陳籲港人要思考如何生存下去,並令世界能夠區別香港人及中國人,亦應連結世界其他地方。

論壇第二部分討論港人應如何應對中國因素對香港的影響。葉指港人須思考香港的主體性是甚麼,尤其當不同黨派之間未有共識時更應該討論,亦要儘早思考香港2047年的前途問題。戴認同陳浩天指中共認為爭取民主與爭取獨立無異之說,但理解胡志偉指仍有區分需要的原因,因不同論調會得到不同受眾支持。戴指現今香港民主、自決、獨立三派同樣被中共封殺,而三派的基本管治願景、架構有相同之處,在面對未能預算之變動時各黨派無須故意強調分歧,反之應共同思考如何建構主體意識。

胡認為打着「民主旗號」建構本土意識或能得到更多人支持,又希望港人能夠改變「小事不屑參與」的態度,多參與社會事務,「在能夠當家作主時多走一步」。方指港人在面對中國天朝主義崛起時應放下路線之爭,改為共同建構更強主體意識以擴大動員力,亦要思考中國的未來方向,建構與「民主、分權」中國相關的論述,因民主中國儘管不一定對香港有利,但仍為不同國家樂見的局面。

陳指「殖民地」地位能夠促使香港走向獨立,故須不斷強調,又認為有區分「親中派」及「本土派」的必要,因「親中派」不論「親中親共」同樣有利中國殖民香港。陳回應方指「民主、分權」中國為國際社會樂見之說時表示「戰敗了的中國最有利」,又認為香港本位的歷史觀應取代以中國為本位的史觀,港人亦要主動爭取民主而非等待中國「施捨」。

文、攝:Liona Li
#TMHK20171015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