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節《老成持重》篇
《雨傘節》昨日下午於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開幕,活動透過電影、舞蹈、視覺藝術、戲劇等方面鼓勵市民對Umbrella Movement (雨傘運動)發表意見及重新思考香港社會及政治議題。本篇《老成持重》篇將報導當中成熟講者的發言部份,另一篇《初生之犢》則報導年輕人的表演及發言。
中大何慶基教授:雨傘節是對這份驕傲的一個肯定,同時亦向雨傘運動參與者的致敬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文學碩士課程主任何慶基教授致辭時表示,籌辦雨傘節的過程有喜有悲,喜的是大家的熱情仍未冷卻,而且是對理想的執著;悲的是每次看到雨傘的相片,就會回想起當時的淒涼和警察的粗暴。
何又認為「如果我們今天說可以袋住先,就對不起這一批不畏辛勞不畏艱苦的朋友(雨傘運動參與者)。」
何表示雨傘節的規模比預期大了十倍有多,但資源上仍是十分有限,如有地方顯得粗疏,希望大家原諒。但是和雨傘運動一樣,他們靠的不是大量資金或者漂亮的場地,那是來自那一股理想、熱誠和堅持的動力。
談到有些人質疑為什麼要舉辦一個節日來慶祝,何認為雨傘運動是絕對值得大家驕傲,而雨傘節是對這份驕傲的一個肯定,同時亦都是向無數雨傘運動參與者的一個致敬。佔領行動後,香港已經不再一樣,他們改寫了香港甚至全世界的歷史。雨傘運動從來沒有慘淡收場,只不過是方興未艾,希望大家繼續參與雨傘,繼續前行,讓民主自由遍地開花。
中大Katrien Jacobs 教授:希望是次展覽能令Umbrella Movement 重生
香港中文大學視覺文化碩士課程主任 Katrien Jacobs 教授作歡迎發言時表示,舉辦一個有關社會運動的藝術展覽絕不容易,參與者需要創新及肯思考才能將社運帶到藝術空間內。
她以「Fantastic」形容回想佔領期間的時光,認為市民於佔領區比平常更容易以多種語言溝通,是一個多年來香港沒有出現過的空間。
談到社交媒體的重要性,她稱很多市民於佔領間無時無刻更新社交網絡以知道最新消息,雖然只是一個虛擬空間但是很難得,尤其見到「有心人」特意建立專頁以方便市民知道不同佔領區之即時情況,盼望這種新聞、通訊自由能持續下去。
最後她希望透過是次展覽能令Umbrella Movement 重生,清楚大眾於清場後均感受到壓抑,唯認為市民不應該像對先人一樣對待運動,並重申年輕一代已經不再相信以前,只希望憑自己創立將來。
資深社運人士莫昭如:下一次運動出現的時侯,大家不要再只是各說各話
合作伙伴莫昭如先生致辭時表示,站在這個台上,他回想起在旺角、銅鑼灣和金鐘那段日子,無論在大台上、細台上甚至其他地方,他們人人都覺得正經歷一個大民主時代,正經歷一個充滿自由的空間,每一個人都可以發聲。
他想告訴大家,下一次運動出現的時侯,大家不要再只是各說各話,而希望在一個大民主的氣候底下,能透過一些大民主的方法去形成共識,一起達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莫又引述捷克天鵝絨革命的歷史,帶出藝術家在民主運動上的重要性,更表示就讀文化管理的同學是任重而道遠。
文、攝: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