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獨爭議研討會 葉劉:港人在外國人眼中只是「Chinese」 贊成立法禁止分裂國家行為
「匯賢智庫」昨日下午舉行「港獨爭議研討會」,邀得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葉建源、前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張秀賢、香港願景計劃召集人曾鈺成、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陳祖為及「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討論港獨定義、是否可行等問題。
葉建源發言時指港獨問題是歸屬感問題,個人並不支持香港獨立,即使當年做香港大學學生會主席亦支持香港民主回歸,又指香港過去數年撕裂情況嚴重,需找辦法平息。葉認為有設立國民教育科的需要,但認為不應全套照搬中國國民教育的目標、內容, 應該以培養歸屬感及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空間為目標,讓學生全面認識中國歷史,不論是光暗面或是陰暗面。葉又以學校早前直播李飛到香港出席「《基本法》研討會」之演說,有部分學生在收看時睡着為例,指應以平常心處理國民教育,否則效果適得其反,只會引起反感。
張秀賢表示港獨不是其主張,但認為談論港獨絕對是在言論自由的範圍內。張指香港人對中國的身份認同感於二零零八年達到頂峰,但於同年下旬即「毒奶粉事件」等事情發生後港人開始認為中國「貨不對版」,惟當時對中國未徹底心灰意冷 ,認為中國仍有改進空間,但自劉曉波事件後港人對中國徹底失望,對中國的身份認同感亦隨之下降。張認為每人的身份認同感受國家的行為影響,本土及國家身份認同原非零和遊戲,惟中國貨不對辦及香港政府沒有足夠能力應對中國帶來的政治、民生影響令港人對中國的身份認同感下降,而普選問題未解決更為本土思潮助燃。張指政治理念非黑即白,自己即使不同意本土派主張,亦願意與本土派走下去,改變年青人對制度絕望之感,令年青人回到主流。
曾鈺成不同意葉建源及張秀賢對部分問題之判斷,但認同香港社會與中國之間關係存在問題。曾指在一國兩制及香港的歷史背景下,港人考慮自己身份特別困難,因生活環境、思維方式等與中國不同,而學校亦沒有機會提及中國的文化、觀念、價值,令港人建立公民意識困難、複雜,惟此舉十分重要。曾回應張認為劉曉波事件令港人對中國絕望之說,認為李旺陽、劉曉波等事件中國歷史上亦曾發生,這些並非最壞的事,更壞的亦有。曾亦批評政府在推行國民教育時過於簡單化,沒有充分考慮效果,只採用「大棒子」,以粗暴辦法解決問題,但此無助增加港人對中國的認同感,各方須分析現有問題,冷靜地解決。
陳祖為指討論港獨絕對在言論自由的範圍內,儘管港獨政治上不可行並不代表不應該討論。陳稱國際法不利港人就追求港獨一事尋求國際支持,因為國際法一般不會介入小地方尋求獨立, 而獨立有分內外層面,內要能夠全面控制國家,外要得到國際承認,而國際承認與否只是基於每個國家自己作出的政治道德判斷,故有學者認為國際法現時並不理想,需要改革,但改革則牽涉聯合國改革,非常困難,但陳亦不同意主權是沒有限制的,望香港自由、自治情況未令國際社會認同香港要脫離中國,否則是主權國的失敗。
葉劉淑儀批評港獨是分裂國家的行為,而「香港民族」一說很難成立,因為根本沒有「香港民族」,香港的語言是由廣東傳入,而香港文化受八種不同文化影響,種族上亦無「香港族」,只有漢族,質疑港人在外國人眼中亦只是「Chinese」。葉劉淑儀指成年人應告訴年青人不可分裂國家,並贊成立法禁止分裂國家,定義分裂國家行為及澄清言論界限,令港人知道甚麼是違法行為,因「即使民主大國亦有禁止hate speech」。
文、攝:Liona Li
#TMHK201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