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駐美記者返港手記:政府「居家抗疫」措施形同虛設?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上一次回港時,理大守衛戰剛開始,懵然不知的我在機上十六個小時睡得很好。事隔四個月我又再搭飛機回港,一身保護裝備,難以入睡,手指在舖滿保鮮紙的鍵盤上跳動,連食物送到也不敢進食。

上機前,我在美國波士頓已經有兩三個星期足不出戶,糾結了很久應否回港。一方面很想回家,但又擔心自己中了肺炎卻不自知,聞說有三份一確診的留學生都是無徵狀的隱藏病人,心情尤其焦慮和矛盾。

過去一個月,全球發生很大的變化,美國其實還算是首當其衝把國家逐步停運,把一切轉為遙距溝通。學校只給了我一天的搬遷通知,於是情急之下買了人口普查日後一天的機票離開。眼見美國的情況越趨嚴重,很多州政府都立例強逼所有非必要行業停業,食肆規定只可以提供外賣;同時香港開始半封關,只容許香港的居民入境,當時大家都很徬徨,怕最後還是無法返港,所以我好不容易又將機票換了,提早幾天回去。

日子不斷地過,我也不斷為這趟旅程準備,跟朋友千辛萬苦選來了三個一起坐的座位,準備好雨衣、手套、消毒抹紙和噴壺,就是等待離開的一天。

我搭的是國泰直航飛機(沒有他選),地勤職員會在櫃枱提供兩份隔離令同意書,另外會要求乘客上網填寫衛生署的健康申報表,表內會問及有關填表人的病徵,然後會顯示不同顏色的二維碼,待到埗時再顯示給入境職員。波士頓的出境大堂比想像中少人,大多的面孔一看就知是香港人。我遇到一個講普通話的人,地勤在跟他解釋現在已經禁止非香港居民入境或轉機,不知道那個人的背景和計劃是什麼,反正他最後好像也成功登機了。

飛機上沒有想像中擠迫,大概是因為政府禁止了非居民入境,有很多人要退票。機上的人一上機都為座位和周圍消毒,有些人身穿全副裝備,防護衣、頭盔、眼罩都大派用場。有很多人因為怕不衛生,沒有吃過飛機餐,甚少喝水,甚至沒有去過廁所。

到埗後所有人都要循同一的通道去進行檢疫程序,每人手執先前填好的隔離令排隊過檢疫關口。排隊採用自我申報機制,如果十四日內有牌上列出的徵狀就要走另一條通道,若沒有徵狀的話,第一層會有職員分配兩種不同手帶,視乎申報的旅遊起點,之後便有下一層職員幫忙設置手機「居家抗疫」的應用程式。然後又要再排隊,逐一被安排坐下與穿著保護衣的人員交換有關文件。職員分別提供兩個公文袋,一個裝著唾液樣本的工具,一個裝着測試指引、居家衛生提示等文件。除非入境人士選擇即日到機場博覽館檢驗,唾液樣本帶回家後,必須在兩天內由他人送到指定診所,如果在三至五日內未有衛生署人員通知,便代表結果呈陰性。

視乎班機人數,整個檢疫過程由到埗至可以拿行李大概要一個半至兩小時。當中檢疫的指引尚算清,但最大的漏洞就是其自我申報機制——坦白說,就算有徵狀的人也不會自己申報去走另一條通道,找自己麻煩。另外,我所配戴的是舊的電子手帶,以低功耗藍牙與手機連結,當手機與手帶達一定距離,便會發出通報。可惜手環的矽膠材質帶有些少彈性,我只要把手掌擠一擠其實已經可以把手帶脫掉,只要把手機與手環放在家中,其實是一樣可以無限制地出門(當然我沒有)。

文、攝:Frances Hui
#TMHK20200427

%d 位部落客按了讚: